“看中国·北京行” | 拍摄花絮(一):名牌大学毕业生从事基层新农业
北京行媒体组
调研花絮放送第一弹
选题一:名牌大学毕业生从事基层新农业——刘香萍
导演:(Mongolia)SHIVEE CHANDMANI
制片人: 曹越
第三届农博会数据显示,目前全国返乡入乡创业创新人员达850万,在乡创业创新人员达3100万。他们有一个共同名字——农创客。刘香萍毕业于双一流高校中国农业大学,于昌平创立草莓基地,致力于新农业的发展。有学识,有技术,有创新性的年轻知识分子进入农业领域,给现代农业带来新气象。同时,新一代农人在挑战传统农民与知识分子身份认知差异的同时,深层次回归了中国人与土地的特殊联系。在文化上,新一代农人形成了独特的人与土地、人与自然的观念,更进一步的思考现代社会里的中国人与中国文化。
Q&A
导演Shivee Chandmani(杜长蒙):来自蒙古国。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戏剧影视文学硕士研究生。喜欢写一些小故事拍成短片。
制片人曹越: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戏剧与影视学2019级学术硕士。
请问您去的哪里拍摄?为什么选这个选题?
导演SHIVEE CHANDMANI:昌平区三资绿源草莓采摘种植基地,因为对现在大学生毕业后继续从事农事工作非常感兴趣,想要了解她的想法和人生观。
调研的地点、人物等和自己想象的一样吗?
导演SHIVEE CHANDMANI:有些许不一样,但是地方很大,不妨碍最初的想法和计划。感受就是,刘香萍姐姐的生活其实太美好了,很舒适,能一直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真的特别幸福从她的脸上就能看出来。
拍摄计划顺利吗?选题拍摄现在遇到了什么困难?如何解决的呢?
导演SHIVEE CHANDMANI:没有遇到大困难,除了设备上出了点小状况但是都在控制内很好地解决了。
这些天有没有遇到哪些特别或有趣的事情?
导演SHIVEE CHANDMANI:有意思的事情的话,看刘香萍姐姐接待采摘的顾客的时候不同的人会发生些不同的故事,让我觉得很有意思。
中方制片人曹越:我说一个比较好玩儿的事儿,就是我们去拍摄对象家里,他们中午的时候会去做饭,然后就一直特别盛情的邀请我和导演还有纪录片组的同学一起去吃饭,但是我们导演是蒙古人,他一点辣都吃不了。拍摄对象他们家是湖南人,她说我们这里头所有的菜都没有放辣的,一点辣都没有放,但导演只要一进到他们家的厨房开始拍摄的时候,就会疯狂的打喷嚏。
这些天和小伙伴的相处如何?你与你的制片人是如何合作的?你怎么评价你的小伙伴?
导演SHIVEE CHANDMANI:相处的很好,我负责拍摄,他负责各方面辅助我,还帮我录音。特别好。
中方制片人曹越:我觉得我们导演特别特别特别棒,而且特别的专业,至于这两天我们的拍摄模式,我们的拍摄对象家庭是湖南人,导演不太能听得懂他们家人的话,所以更多的是我去和拍摄对象以及他的家人联系一些拍摄相关的事物,在拍摄的中间,因为确实工作比较多,会配合导演去做一些录音等一系列的工作。
至于怎么评价导演,我觉得导演特别专业,特别敬业,我们经常就是早上四点多起床,然后就开始进行一天的拍摄,一天几乎是要连着拍摄十几个小时以上,我是疯狂的被导演催,然后一直跟着导演在疯狂地奔跑在这个草莓地的田野里。
END
采访:石右
排版:王笑妃
图片:李梓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