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ew Content
"看中国·北京行” | 2020展映仪式圆满完成



"看中国·北京行” | 2020展映仪式圆满完成

北京行媒体组


"看中国·北京行 2020展映仪式圆满完成


2020年度看中国·外国青年影像计划·北京行项目围绕农事·农家·农人主题,在十位外国青年导演与中方制片人的通力合作下,历经为期四十天的拍摄与后期制作,最终创作出十部短纪录片作品,本届看中国·北京行活动也随着所有纪录片作品的陆续展映进入尾声。

《草莓之家》、《天福园》、《柏峪之歌》、《听松风吟》、《稼穑》、《赶集》、《山中篱苑》、《花谷清水间》、《传承者》、《跨越山海》。十部纪录片的主人公来自北京周边的各区县,他们带着各自的故事,在外国青年导演的镜头下展现了北京周边乡村与农业文化最独特的魅力与风土人情。

1029日下午14时,2020“看中国·外国青年影像计划北京行展映仪式在北京师范大学艺术楼北国剧场举行。来自尼泊尔、尼日利亚、加纳、美国、韩国、意大利、蒙古和俄罗斯的十位外国青年导演经过四十天的潜心创作,与十二位中方制片人合作完成了十部精彩纷呈的纪录短片,以镜头阐释了农事·农家·农人主题下的中国风采。

一群人正在听演讲

描述已自动生成

图丨展映仪式现场

嘉宾介绍

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院长、看中国外国青年影像计划创始人黄会林教授,北京师范大学京师特聘教授、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中国文艺家评论协会副主席向云驹教授,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王宜文教授、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副院长吴慧芳教授、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副院长龚利老师、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副教授敖松老师、看中国历届合作机构嘉宾代表等有关单位领导和专家学者,以及各大媒体代表等莅临了本次展映仪式现场。

2020 “看中国·外国青年影像计划·北京行外方指导老师Arun Gupta教授远程参与了展映仪式。中方指导老师陈刚、2020 “看中国·外国青年影像计划·北京行项目主管、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黄昕亚以及北京师范大学学生代表参加了本次展映仪式。


一群人正在聊天

描述已自动生成

图丨展映仪式现场

致辞仪式

北京师范大学京师特聘教授

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执行院长

向云驹教授 致辞

手里拿着男人的照片上写着字

描述已自动生成

展映仪式伊始,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执行院长向云驹致辞。他首先代表北京师范大学向参与本次2020“看中国·外国青年影像计划·北京行的全体师生表达了诚挚祝贺。在看中国十周年之际,北京行留下了特别的痕迹。今年的作品特别有意义,往年都是各国影像专业的同学前来中国,但今年由于疫情影响,非专业的同学也参与进来。影像本身也具有特别的意义,它和文字记录下来的内容有所不同,它是动态的、生动、真实的、不容虚构的,尤其是纪录片所记录的中国,会为我们记录下历史的短暂瞬间,多年之后也具有深远的意义。

而且今年很多是已经在华的青年,他们在中国已经生活了一段时间,对中国有更为深入的理解,这样的参与有不可取代的价值。今年的另一个特点是主题农家 农事 农人,在中国,三农问题是重中之重,具有深刻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农业的现代化问题是农业问题的重中之重,是中国现代化的缩影和标志。记录中国的农业发展、记录中国向现代化进军的过程,具有非常特别的价值和意义。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

王宜文教授 致辞

手里拿着男人的照片上写着字

描述已自动生成

王教授对黄先生提出的第三极文化理念大力赞扬。他说看中国项目,就是在第三极文化理论指导下的一个很成功的实践活动,也是北京师范大学的师生,追随先生,知行合一的宝贵的机会。中国农村正在发生迅速的改变,看中国作为强调文化亲历性的活动,各位外国青年导演在过去的30天里到了河北、北京的很多村落,通过手中的摄影机观察和感受了中国农村的生活场景,发现了并讲述了新时代的中国的农人、农事和农家。看中国项目也是一座友谊的桥梁,在过去的30天里,中外的年轻人从陌生到熟悉,共同体验、坦诚沟通、相互理解和包容,这也是特别值得纪念的事。他衷心祝愿看中国项目越办越精彩。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副院长

吴惠芳教授 致辞

图片包含 人

描述已自动生成

吴惠芳教授说,农业是我们中国这个农业大国的国家之本,农村是我们中国的文化之根,农民可以说是我们每一个人的祖先。从一个普通的观众的角度讲,她认为其他的纪录片,落点很少在从事农业生产或者说农业耕作的这一群人。

此外,吴惠芳教授表达对北京师范大学看中国项目的诚挚感谢,给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所做的学术研究和社会行动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展示的窗口。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之前的传播,主要是立足于学术传播。很少用影像的方式把他们的研究和看到的中国乡村的变化呈现出来。而恰恰是影像的方式,能够最大范围、最高效率、最快速度,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的农业农村和农民。本次的项目就是效果很好的一次尝试,将中国当下的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变化呈现给全世界。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之前也有这方面的尝试,此次借助黄先生搭建的平台,两个机构有平台有能力有创作团队,又有思想的基础,合作十分愉快。

纪录片展映

图片包含 图示

描述已自动生成

2020“看中国·北京行纪录片《光影说丰年》由纪录片组同学倾情打造,它记录了看中国·北京行项目整个团队四十余天的精彩旅程,回顾了启动仪式、实地考察、拍摄采访、作品剪辑等活动进程。大家在拍摄过程中遇到了重重困难,但是最后齐心协力地成功克服了。大家在纪录片中谈到了本次拍摄的关键词、对自己搭档的感受。导演和制片人的合作精神越来越强,大家通过拍摄的过程建立了深厚的友谊。维卡说,拍摄的过程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杜长蒙说,拍摄非常快乐。我们开辟了一个窗口,通过外国青年的视角,还原了他们对中国的认知。

纪录片《光影说丰年》唤起了本届看中国项目参与者从相遇相知到并肩创作的美好回忆,四十天的朝夕相处,让大家凝聚成了一个温暖的集体,相信这次活动会成为彼此生命中最难忘的经历。

影片展映

导演杜长蒙与制片人曹越的《草莓之家》,讲述了知名大学毕业的刘香萍从办公室的格子间辞职,自己创办草莓基地的故事。导演欧卫和制片人代硕创作的《天福园》,讲述了房山区江村的天福园农庄的故事,天福园是一个生物多样性的农场,这里能够拉进孩子们和自然天然的连接。而农庄的主人公张老师曾经是一位外交官,获得幸福的来源之一就是在大地上耕种。导演郭晶和制片人陈敏之的《柏峪之歌》,讲述了柏峪村的村民竭尽全力传承燕歌戏的过程;导演维卡和制片人韩嘉艺、翟君婷的《听松风吟》,讲述了一个清华大学毕业生回归故乡,并创建听松书院的故事,她在建造听松书院的过程中也表达了建设乡村的理想。导演黄宇晟和制片人唐语新、王昕蕊拍摄的《稼穑》,讲述了河北省易县桑岗村巢状市场的发展历史,通过农村与城市的交易和互动,彰显了现代农村创新、协调、绿色和共享的发展理念。导演季嘉乐和制片人钱星羽创作的《赶集》,故事的主人公是北省易县五道河村制作豆制品的老朱夫妇,影片中呈现了他们平凡有趣的生活日常和朴实温暖的爱情。导演Sam和制片人夏之睿创作的《山中篱苑》,讲述了中国最美乡村图书馆篱苑书屋的发展历程,它不但完美地融入山村和人们的日常生活环境,也给了山外游客一个领略山中阅读魅力的机会。导演张竺妮和制片人焦淑嫣创作的《花谷清水间》,记录了门头沟镇下清水村第一书记纪武办实事、真扶贫,带领全村人民脱贫致富的过程。导演波罗和制片人杜若彤创作的《传承者》,记录了京西稻文化研究会会长杜振东对京西稻的研究与传承,他的故事里有一份从未被磨灭的热爱。导演MC Rai和制片人王敉果创作的《跨越山海》,讲述了消费扶贫工作近年来的进展,在城市里的扶贫工作者,也攻坚克难,像跨越山海一样艰难而努力地为扶贫事业奉献着自己的青春。

外方导演感言

电视屏幕上的人

描述已自动生成

Gupta教授说,我们有十个优秀的团队和十部优秀的影片,这趟旅程充满了冒险,也富有真实感。和十位杰出的导演与制片人一起工作,非常有意义,当这些团队区中国农村拍摄时,遇到非常多值得赞叹的人,例如听松书院的主人公梅静对生活有着富有哲学性的思考,草莓农庄的主人公和自己的家人一起创办草莓农庄,天福园的主人是曾经的外交官,而她现在是个农民。关于人性,比如燕歌戏,他们的精神是惊人的。Gupta教授表示很遗憾无法亲自到场,但是跟导演们交流的过程非常令人印象深刻。

颁发证书

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院长、看中国项目创始人黄会林;北京师范大学京师特聘教授、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中国文艺家评论协会副主席向云驹教授,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王宜文教授、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副院长龚利老师为参与本届看中国项目活动的外国青年导演、中方制片人、媒体纪录片组成员、带队老师等颁发证书。

男人们站在一起

描述已自动生成

男人们站在一起

描述已自动生成

男人们站在一起

描述已自动生成

时光匆匆,友谊永恒。随着影片展映的结束,2020看中国外国青年影像计划·北京行项目展映仪式落下帷幕,感谢参与本届看中国项目的全体师生与工作人员,让我们共同期待下一次的相遇!

图片包含 人, 室内, 观看, 桌子

描述已自动生成

END

文案:王笑妃 石右

排版:王笑妃

图片:李梓楠 艾伦

img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新街口外大街19号  img 电话: +86 (010)58805680  img 邮箱: lookingchina@bnu.edu.cn
Copyright © 2020 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1104024300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