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青年看中国:扶贫之路
十年来,外国青年们走过许多中国城市乡村,记录了扶贫道路上的动人故事和杰出成就,展现了中国城市空间和农村大地的独有风貌,以外国青年的眼光提出了他们对于中国扶贫举措的理性思考与切身感受,为展现我国十年变迁提供了一个新视角。
本期“外国青年看中国”线上展映的主题为“扶贫之路”,通过十部代表性影片,回顾十年来外国青年镜头记录下的中国扶贫故事。从脱贫攻坚战打响伊始至目标任务完成,“看中国”的镜头始终追随,在时间和空间的双重维度下展现出中国扶贫工作的真实风貌。
(点击海报观看影片)
四川
火车汽笛声响起,“5633次列车”载我们来到本期展映的第一站——四川大凉山。在交通飞速发展的今天,这辆小慢车依然蜿蜒于西南的崇山峻岭之间,它是校车,是送亲车,是沿线百姓出行离不开的生命线与致富路。当来自俄罗斯的青年导演遇到中国的少数民族列车长,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5633次列车》THE 5633 TRAIN
https://mp.weixin.qq.com/s/Gf_IyZ2_tekjFmLTSbq05A
导演:PROTOPOPOVA EVGENIIA(俄罗斯)
制片:吴艳
影片简介:俄罗斯青年来到四川大凉山,记录了一次5633次绿皮火车的列车长出乘过程。感受到了车上工作人员的热情,彝族列车长对待乘客就像对待朋友一样。通过几天的深入探索,了解到了当地老百姓的普通生活,彝族人民的风俗习惯。
贵州
茶,生于天地之间,采天地之灵气,吸日月之精华。面对几千年遗留下来的古茶树,过去贵州四村的村民都是把树砍掉当作柴火燃烧。现在人们开始保护古茶树,培植新的茶树,一场古茶树的变身正在进行。来自爱沙尼亚的青年导演走进产茶大省贵州的古茶树园,记录下人们对于古茶树观念改变的这一过程。
《古茶树的变身》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Ancient Tea Tree
https://mp.weixin.qq.com/s/RIDk6npQ4v9rzEPSupUFGg
承拍单位:贵州大学
导演:Rasmus Kosseson(爱沙尼亚)(爱沙尼亚塔林大学)
制片人:王道佳(贵州大学)
指导教师:Marta Pulk(爱沙尼亚)
影片简介:当地村民信仰传统文化,相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所带来的力量是很大的。在四村有许多充满神秘色彩的地方,比如千年圣树、圣石。当村民遇到困难时,他们通过向圣树和圣石祈福,从而得到大自然的帮助。生命的年轮一圈一圈地转着,村民习以为常的古茶树,并不像他们想的那么平常,经过专家鉴定,当地的古茶树蕴含着丰富的价值。
甘肃
藏语“岗拉召吉”的意思是“到哪里去”,巴基斯坦的青年导演来到西北苍茫大地,跟随着脱贫致富中的甘肃藏族人民缓慢而有力地行走,了解一种崭新的文化、一个美丽的地方和一群了不起的人。
岗拉召吉 Where To Go
https://mp.weixin.qq.com/s/QACFHmgXTP85nd2iVgxTTw
承拍单位:西北师范大学
导演:ZAKIR ULLAH(巴基斯坦)
制片人:赵明鑫
指导教师:Jocelyn Ford(美国)
影片简介:这部纪录片讲述了居住在碌曲县甘南的藏族家庭的故事。主要记录一家藏民的生活方式,并探索他们生活在那里的原因,最终体现出随着中国整体发展,处于边陲的他们也有着自己缓慢而有力的脚步这一现象。
河北
桑岗村是坐落在河北省易县西部山区的一个景色秀丽的小村庄。这里有丰富且优质的农产品,过去是农民自家的生活资料,现在依靠“巢状市场”,对接到城市消费群体,实现了“点对点”的社群营销。韩国青年导演来到河北桑岗村,从小处着手,探寻中国乡村振兴的现实进展。
《稼穑》Life
https://mp.weixin.qq.com/s/X3fFmxGf3YndFFrmXcpqBg
承拍单位:北京师范大学
导演:黄宇晟 HUANG WOO SEUNG(韩国)
制片:唐语新、王昕蕊
指导教师:Arun Gupta(印度)
影片简介:稼穑,出自《诗经·魏风·伐檀》:“不稼不穑”。《毛传》解释说:“种之曰稼,敛之曰穑。”种植为“稼”,收割为“穑”。播种和收割庄稼,指代的就是农业劳动。现在中国农村有接近3亿留守老人、妇女和儿童,算是一个比较特别的群体,桑岗村的“巢状市场”的悄然而生帮助和改善了她们的生活。城市与农村搭建起交易和互动的爱心桥梁,以健康农产品和地方特色食物产品的小农式生产为“产业”,彰显了现代农村创新、协调、绿色和共享的发展理念。
吉林
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当下,一位吉林小伙却走出了一条独特的“返乡之路”,成为黑土地的年轻守望者,用美好生活诠释“家”的意义。尼日尔青年导演来到吉林通榆,走进高磊的温暖家庭,感受中国新时代乡村守望互助的淳朴民风。
《乡土通榆》The Land of Tongyu
https://mp.weixin.qq.com/s/TikbmNSzvUC4FMmLWi70rw
承拍单位:吉林大学
导演:ASSOUMI HAROUNA ABDOUL KARIM(尼日尔)
制片:任婉萩
指导教师:Cecília Mello(巴西)
影片简介:《乡土通榆》是一部关于年轻人在农村生活和发家致富的纪录片。有人说,城市的月亮比农村的圆,但一位通榆的年轻小伙高磊却毅然选择回乡生活。他种植产量惊人且乐于助人,当地人都认识这个响当当的人物,称呼他为“明星”。本片以外方导演阿卜杜的主观视角展开叙述:阿卜杜来到通榆,与拍摄对象高磊共同生活3天,亲自体验高磊的日常工作,记录高磊与家人相处的温馨画面,参与他和朋友们的热闹聚会,与他一起度过闲暇时光......阿卜杜用纪录影像展现新时代中国乡村年轻人的生活状态,挖掘他们坚持在家乡奋斗的精神内核,探讨“人与乡”的关系问题。也许通榆还没有改变它荒漠化的命运,但在其上空已亮起了颗颗明星,正奋力照亮整片家园!
重庆
“千磨万击还坚劲”形容的不仅是竹石,也是重庆兰英村民修筑道路的决心。尼日利亚青年走进兰英大峡谷,用镜头记录下兰英村民如何在绝壁上开创希望的通道,谱写出一篇人战胜困难、披荆斩棘的赞歌。
《天路之路》The Journey of A Thousand Miles
https://mp.weixin.qq.com/s/v5ec2fSkDgSnm6yFtM-vzw
承拍单位:西南大学
导演:Ernest Chibuzo Agu(尼日利亚)
制片:卢韵竹
指导教师:Cecília Mello(巴西)
影片简介:重庆巫溪兰英村周家坪坐落在兰英大峡谷的深处。这里的村民在落差逾千米的绝壁上上下攀爬,一步踏错便是万丈深渊。2001年盛夏,周家坪的23户村民围坐在一起,定下横切老虎嘴(地名),打通进村路的计划。此后村民过上起早摸黑、朝不保夕的生活。面对重重困难,村民在缺乏资金和大型机械设备的情况下,靠着自己手中的钢钎、铁锤一寸一寸地凿出一条天路。这条连接外界的天路是村民的“致富路”更是子孙后代的“希望路”。
青海
“归来吧,归来哟,浪迹天涯的游子,别再四处飘泊……”路途再远,一颗思乡之心却从未走远。远走是武汉大学优秀学子,归来是青海淳朴放牛郎,希腊青年将镜头对准青海的“阿牛哥”,用心体会他对家乡的真挚情感。
《归来》Dukkha
https://mp.weixin.qq.com/s/Zi3BQufLyPfhzBij8PjVAw
承拍单位:青海师范大学
导演:Pirounia Elissavet(希腊)
制片人:敬凌姬、王雪名
指导教师:Dov Boris Steuer(以色列)
影片简介:这里是青海省民和县甘沟乡。村庄左侧是层层叠叠的丘陵田地,右侧是绵延起伏的拉脊山,两者从两侧合拢就形成了一个瓢状,村庄就在这大瓢之中,而瓢的最底部则是享有盛名的格鲁派藏传佛教卡地卡哇寺。
三十年前,张学荣出生在这个偏僻的乡村,那个时代他披着星月出门顶着星月归来,一日一日。
十二年前,武汉大学的一纸录取通知书将他召至武汉大学的怀抱,和这片土地挥一挥手道了别。
可是这个年轻人却念念不忘他家乡那一片广袤的土地,两年前他选择了归来。
归来作放牛郎,他用脚步丈量着山林里的每一寸土地,从这个山头到另一座山头。也许他是一片云,会在多年以后,飘到故乡上空,用最柔情的目光眷恋着祖辈们世世代代生活的这片土地,一次又一次飘回这里。
浙江
篾匠是中国的古老职业,具有历史的厚重感和传承性。坦桑尼亚青年第一次来到浙江下姜村,她神奇地发现篾匠这份中国与坦桑尼亚相似的职业,进而用独特的视角呈现新时代的农家生活,寻求不同文化中的价值共通性。
《三世同篾》Three Generations With Bamboo Products
https://mp.weixin.qq.com/s/NGZIoR46cl4VNuRQGObzcQ
承拍单位:浙江传媒学院
导演:FATMA KHAMIS OMAR(坦桑尼亚)
制片:张正翼
指导教师:Agustín Mendilaharzu(阿根廷)
影片简介:姜林村是浙江省下姜村的一个篾匠,竹编这项手艺陪伴了他52年,见证了他从十五岁的少年,到娶妻生子,维持着一整个家的生计,但现在姜林村一家三代人都生活在一起,每个家庭成员都使用着篾匠编的东西,一家人其乐融融。然而随着中国的不断发展,篾匠后继无人,面对这样的情况,姜林村会做出什么选择?
辽宁
在中国东北的广袤黑土地上,机械化技术已在农业生产中广泛应用。秋收之际,庄稼人们一个个笑逐颜开、喜上眉梢。同样来自农业大国的印度青年去到辽宁昌图县,领略辽宁丰收时的“农”情蜜意。
《农·人》The Farmer
https://mp.weixin.qq.com/s/OkQ0rb6RCHKF8s_EtIvNlw
承拍单位:辽宁大学
导演:AIBEK NURLANBEKOV(吉尔吉斯斯坦)
制片:吕世聪
指导教师:Arun Gupta(印度)
影片简介:《农·人》主要讲述了位于昌图县的盛泰农机,以及种粮大户盛铁雍的家庭故事。在盛铁雍的带领下,昌图县农业机械化在田间稳步进行,向观众呈现了中国农业的新面貌。
河南
当一座山挡住了村民前行的路,愚公选择祖祖辈辈移山;当一座山挡住了村民下山的路,郭亮村选择掘山修路,生活就必须要与自然抗争。以色列的青年导演走进河南山村,感受属于郭亮村村民的匠心独具。
《挂壁公路》The Road in The Cliff
https://mp.weixin.qq.com/s/WH4gVWw6rjT2y42pd-QiAQ
承拍单位:河南大学
导演:Maya Klar(以色列)
制片:鲁厚良
指导教师:Amir Arye Tausinger(以色列)
影片简介:上世纪七十年代,郭亮村的人们用自己的双手、最原始的工具开凿下山的道路,在悬崖峭壁上硬生生地凿出了一条高5米、宽4米,全长1300米的石路,开凿出了令世人惊叹的挂壁公路。匠人精神就是执着的精神,认真和坚持是对它最好的注解。挂壁公路的修建,体现出了郭亮村村民探索山外的世界、融进世界的渴望。
本期“扶贫之路”走过了中国的大江南北,展现出中国乡村的多元形象。
下一期“外国青年看中国:为了绿水青山”也已在筹备之中,敬请期待!
1 /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