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内容
【第三期】外国青年看中国:为了绿水青山



外国青年“看中国”:为了绿水青山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与自然和谐相处,是人类发展的前提。而这个命题,也一直为“看中国”的青年导演们所关注。从体现自然生态的青海湟鱼洄游、到展示城市风貌的绿色建筑工程;从田间乡下古茶树的保护利用与沙漠生态治理到城市空间几十年的生态变革。十年来,外国青年导演们带着或冷静克制,或活泼好奇的眼光,看到了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点滴细节故事,共同呈现出我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化观念下,地貌风情、生物类型的多样性,及其背后的文化氛围、风俗观念和价值体现。

今天,我们用在十地拍摄的十部影片,来管窥这十年中国为保护环境和自然所做的巨大努力,以及这一路走来中国人民的智慧与奉献。

2012

瓶装水,现代人熟悉却经常忽略的,却对环境影响很大的一种商品。2012年,美国青年导演Markbradley Kitay就关注到了瓶装水对城市的影响。自此以后,“看中国”项目中的外国青年导演对环境议题的关注,从未止歇。

《一瓶识京华》(北京)

https://mp.weixin.qq.com/s/vKhZczLwE_PR2DdBTY2lTQ

承拍单位:北京师范大学

导演:Markbradley Kitay(美国)

制片人:卢文莹

影片简介:本片跟踪了北京某品牌瓶装水从销售到回收的全过程。通过展示瓶装水对都市生活的影响,我们想分享不同的人群与瓶装水的相互关系。

2016

在海南,通过荷兰青年Steven的镜头,一个少数民族村庄与生态环境紧密结合的令人振奋的发展故事被娓娓道来。这是独属于中国的影像。

《美丽乡村》(海南)

https://mp.weixin.qq.com/s/GrVAQStmaW0hW5nGQCK-Pg

承拍单位:海南大学

导演:Steven Duursma(荷兰)

制片:沙淼、贡淑慧

指导教师:Sanne Sprenger 荷兰

影片简介: 几年前,海南中部的一个黎族村庄,在政府的帮助下推倒重建。之前,村民住在自己建造的老旧瓦房草屋中,没有电,也没有自来水。但这个村子附近的山山水水使这里成为了一个美丽的旅游景点。现在,一些公司打算在水库旁边建设度假公寓,提供给来自中国各地的度假老人居住。因此,村子被“美丽乡村”项目选中,成为宏伟蓝图的一部分。

现在,村民都住在漂亮整齐的新房子中,生活也有了不小的改善。但是,建设关于黎族生活景区的蓝图真的就如看起来那么有吸引力吗?

2017

梯田,是中国独有的人为农业景观。广西的小寨村“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居住在这里的瑶族人民朴实无华、热情实在,用他们自己的双手,打造出了一个“桃花源”。

《小寨》(广西)

https://mp.weixin.qq.com/s/hj6tbijXC6eBqpmkMrAMnA

C:\Users\qinyue\Documents\WeChat Files\wxid_pzz5b09xbmzz22\FileStorage\Temp\1f01dfd3b1f33bd24e06009a766fb4de.jpg

承拍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导演:Pavel Tavares(巴西)

制片:罗新丹

指导教师:Cecilia Madorno(阿根廷)

影片简介:记录片讲述了小寨村的一天。这一天的内容包括村民的生活方式、劳动方式、龙脊稻田的种植方式和人们其他的日常生活方式。

2018

河北承德塞罕坝的绿色,来之不易。第一代塞罕坝人的辛苦付出,让这片“绿色奇迹”成为了现实。这里被一代又一代的塞罕坝人守护,他们的故事,是整个中国环境治理的缩影。

《画沙成林》(河北)

https://mp.weixin.qq.com/s/Z-6I9cVefYXGEHrUKCjtGg

图片

承拍单位:北京师范大学

导演:Shaull Yohay Melamed(以色列)

制片:孔雪

指导教师:Asaf Zippor(以色列)

影片简介:二十年后,八十岁的任仲元再次回到塞罕坝。六十年前,当第一代塞罕坝人来到这里的时候,这里是一片沙漠。 没有人能相信这第一代300人可以将这片诅咒之地变成中国最大的森林之一。 作为塞罕坝工程师的一员,任老重新设计了投苗植树机。这只是第一代塞罕坝人为修复这片土地做出无数贡献中的一件。如今,再次回到林场的任老,思考着年纪、爱、艺术,怀念着他在塞罕坝的老同事们和他们的光荣岁月。

2018

武汉作为湖北的省会城市,繁华、热闹,水陆交通络绎不绝。但就在这座现代化的都市里,有一座湖在消失之后又重现。这个神奇的故事,我们交给西班牙青年导演Bernat来讲。

《青山之眼》(湖北)

https://mp.weixin.qq.com/s/L8scUwv1tk_3sEn2MnBkfw

C:\Users\qinyue\Documents\WeChat Files\wxid_pzz5b09xbmzz22\FileStorage\Temp\4b38dab7b2597c78cf6e6a968b376506.jpg

承拍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导演:Bernat de Ferrer(西班牙)

制片:肖颖 胡嘉颖

指导教师:Antonio Afonso Costa(葡萄牙)

影片简介:西班牙导演Bernat de Ferrer以纪录片《青山之眼》回顾戴家湖由湖到山、又由山到湖的过程。60年前,胡昇因为武钢建设来到戴家湖,从此再也没有离开这片土地。胡昇对于戴家湖“由湖污染堆积成山、又由山治理改造还湖”的讲述在Bernat冷静克制的镜头下极具张力,令人神往。

2019

在黑龙江,丘陵起伏,森林遍布。一座城市中的静谧的森林,是中国人对自然的浪漫回馈:永远以你为中心。

《绽放》(黑龙江)

https://mp.weixin.qq.com/s/WGdJx0kmWwHSh3jxNvlGKg

图片

承拍单位:黑龙江大学

导演:FILP ZADRO克罗地亚

制片:李政宛

指导教师:Predrag Velinovic(塞尔维亚)

影片简介:本片通过导演菲利普的镜头为我们展现了哈尔滨国家森林公园的风貌,让人们认识到大自然的美好与神奇,了解冰雪之城的别样魅力。哈尔滨国家森林公园始建于1958年,1988年正式对外开放。它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东北寒温带植物园,也是中国唯一一处处在省会城市中的森林公园。这里没有城市的喧嚣和浮躁,时间仿佛静止,让人心魂俱静。这部电影探讨了森林与城市之间的关系。仿佛大自然也在公园里绽放,我们看到高楼大厦在它周围拔地而起,让我们跟随影片一起感受六十年的岁月变迁。

2019

一位女性为一片沙漠裁出了一件绿衣。这位勇敢、坚定的女性,是千千万万奋斗在治沙还林一线一员。而千千万万奋斗在治沙还林一线的工作者的精神,也在她的身上得以昭彰。

《绿衣》(内蒙古)

https://mp.weixin.qq.com/s/KB2WTIMMZTiZkrr6jMuqOQ

图片

承拍单位:鄂尔多斯市新媒体中心

导演:Tan Heng Ning(新加坡)

制片:韩晶

指导教师:Cecilia Antakly De Mello(巴西)

影片简介:短片是关于一个叫做殷玉珍的杰出女性的故事,她因为婚姻搬到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乌审旗毛乌素沙漠,她经历了各种苦难后意识到:只有改变看似不可能的沙漠现状,才是生存之道。

2020

中国的传统文化,充满了植物的意象。比如菊花。我们爱菊、赏菊、养菊、用菊:是的,在与菊花接触的过程中,我们知晓人与自然的深切连接。

《云中花》(浙江)

https://mp.weixin.qq.com/s/tpbt0NvItdY-x1phpYeqAw

图片

承拍单位:浙江传媒学院

导演:MATHNA KILINGE ALI(坦桑尼亚)

制片:史天骄

指导教师:Agustín Mendilaharzu(阿根廷)

影片简介:这是一部关于坦桑尼亚留学生马思娜如何在与位于山顶的菊花茶庄的采花农人相处的过程中,体会到农人们的辛劳和朴实,并由于感受到了农人们的热情和真挚,更进一步的了解了菊花在中国文化中的深刻意义,使得马思娜对于中国文化的了解更进一步加深的故事。

2021

来吧,让这片伟大的“绿色画作”讲述这群甘肃的造林人的故事。中国人民治理沙漠化,靠的是一片朴实的赤子之心:只愿这中国大地不再受风沙侵蚀,只愿子孙后代不再受风沙苦楚。

《沙画 沙话》(甘肃)

https://mp.weixin.qq.com/s/nUQzcfEAwtKzsO3ulmWabQ

图片

承拍单位:西北师范大学

导演:ARBUDU RAKHIM吉尔吉斯斯坦

制片:周礼延

指导教师:Jocelyn Ford(美国)

影片简介:影片聚焦甘肃武威,拍摄以八步沙造林人为主的治沙先进事迹,选取典型造林人家庭,以此为点辐射多面,全方位多角度讲述"当代愚公"同荒漠斗争的伟大故事。

2021

现代工业的发展对农业的影响是深层的。在广东的乐明村,工业化种植曾为当地人民带来不小的困扰。幸好,村民们选择尊重自然,土地终于重振精神。

《归于自然》(广东)

https://mp.weixin.qq.com/s/d72X40YR-bLPcCzCRloNuQ

图片

承拍单位:暨南大学

导演:Azalia Syahputri HartonoRiskya Duavania PrihardiniMuhammad Saiful Bahri印度

制片:陈紫萍

指导教师:Jocelyn Ford(美国)

影片简介:“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是一个关于人类自己的选择以及被自己的选择所影响的故事。主人公何均伦是乐明村的农民和治安员。通过他的故事,我们将看到乐明村村民遭遇的生态转型及其间发生的各种影响事件,这些事件对他们一代又一代的影响直到至今仍会延续。

中国人民始终会为了心中的“绿水青山”不懈奋斗,因为他们深知,自然才是永恒的道理。

下一期“外国青年看中国:民族”,敬请期待!

img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新街口外大街19号  img 电话: +86 (010)58805680  img 邮箱: lookingchina@bnu.edu.cn
Copyright © 2020 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1104024300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