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手艺(三)
手艺,是中国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手艺人们,则是中华文化重要的传承者。他们的身影也许平凡,但也正是有了他们,才有了中华文化世代流传的灿烂瑰宝。
“留住手艺”第一期https://mp.weixin.qq.com/s/J6KADIz6M4hxeXuY3n-RfQ
“留住手艺”第二期https://mp.weixin.qq.com/s/mORvhr8qrLVSHxYaB5rsRQ
今天,我们继续踏上中国的手艺发现之旅。
有了木,雕刻才有了意义;有了雕刻,木散发出了艺术的光晕。Gabriele的作品展示了两者之间的奇妙联结。
《雕刻艺术》
2016云南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qMJjbrZOcsauA6GGLA_N_g
承拍单位:云南大学
导演:Gabriele Zannotti(意大利)
制片人:余清 / 郭建丽
指导教师:Paolo Monina
影片简介:木雕,并非简单地在木头上运刀塑刻,而是运用中国传统美学与当地特色文化来加以创造,两者如八卦,珠联璧合,不可分割。
毛笔的书写功能,让中华文化得以在纸面上流传下来。但是毛笔本身所具备的文化意涵,Gabriel想这样讲给我们。
《日来月往•悄悄》
2017 北京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XM02ZKh9yKhA_EkuYiDGQQ
承拍单位:北京师范大学
导演:Gabriel Hutchings(澳大利亚)
制片人:刘露
指导教师:Jay Hubert
影片简介: 这是一部讲述毛笔制作的纪录片,我们主要围绕原料来源,制作过程和工匠精神等方面展开。因为人的存在,让毛笔有了灵性。手工艺人,学徒,毛笔书写者,都赋予毛笔第二次生命。随着一帧帧画面的展开,记录了毛笔的诞生过程,传达了坚持和传承的工匠精神。
一个手艺,将一对爱人的心紧紧连结到了一起,也串联起了家庭内部的爱的流动。在Araki镜头下,一个温暖的故事被娓娓道来。
《大师》
2017 北京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tR57w8nB6igyT07xidCrAQ
承拍单位:北京师范大学
导演:Mohammad Zarafshan Araki(澳大利亚)
制片人:王犇
指导教师:Jay Hubert
影片简介:我们讲的是毛猴制作大师杨爱玲女士回忆她已故丈夫的故事。电影是以杨老师在树林里采集蝉蜕开始,杨老师讲述自己与丈夫过去的时光。在她制作毛猴的过程中讲述在她心中丈夫是大师的形象,她以丈夫为骄傲,对丈夫的情感难以忘怀,所以她每一次的创作过都仿佛在与丈夫交流。影片记录了杨老师在实验二小教授小朋友们制作毛猴以及给孩子们讲述中国传统文化的日程,这也达到杨老师想让年轻的一代人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初衷。在影片的结尾,杨老师带孙子在公园采集蝉蜕,并且希望能够将这份祖传的手工艺传授给他。
对于巴西青年导演Leticia来说,拍摄漆篮的这段经历尤为珍贵。寻回工匠精神,是现代社会亟需面对的课题。
《一篮》
2017 福建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lXu-C_VyLy3LbnRzD8V6DA
承拍单位:厦门大学
导演:Leticia Kamiguchi(巴西)
制片人:亢星
指导教师:Arun Gupta
影片简介: 永春漆篮制作技艺于2009年列入第三批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历史悠久。与之相对的是,漆篮工匠老龄化现象严重,在“灵光”消逝的大众消费与机械复制时代,或许我们更需要的是,寻回失落的工匠精神。
China如果变成小写,便是“瓷器”的英文。这次,我们跟着Johanne的镜头一起,在瓷的制作过程中,发现更深层的文化精神内涵。
《汴瓷》
2017河南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fP3FfAd2fJOF2UhAN3hqyA
承拍单位:河南大学
导演:Johanne Sønderby(丹麦)
制片人:宋夙夙
指导教师:Amir Tausinger
影片简介:本片走进河南省开封市官瓷制作大师张洁光的工作室,张洁光是一位投身于官瓷制作二十年之久的大师。本片围绕工匠精神,从拉胚、注浆、上釉、烧窑,展示了制作的全过程,反映了官瓷在当下的发展与传承。
自从火药发明以来,中国人民就在其中注入了美的想象。当天空中出现绚烂流光时,中国人的浪漫在Staicu的镜头下便悉数体现了。
《花火薪传》
2017湖南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IeFu3izIQaqkMAaXGEJ70A
承拍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导演:Staicu Marian(罗马尼亚)
制片人:蒋佳欣
指导教师:Baljak Janko
影片简介:浏阳花炮来源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火药。这一传统手工艺精细复杂,有着千年历史,与中国的节庆习俗密不可分。本纪录片分为历史、生产、设计、表演四个篇章,将浏阳花炮的故事娓娓道来,挖掘绚烂烟火背后的凿凿匠心,体现这一手艺的传承,以及在现代社会的发展、创新。
蒹葭苍苍,可以入画。Evi在芦苇画的制作过程中,找到了宁静、平和的哲学体验。“它令我着迷”,Evi说。
《蒹葭》
2018河北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JED-XOTboUsbOc52TRlhxw
承拍单位:河北大学
导演:Loi Paraskevi(希腊)
制片人:王孔卓
指导教师:Joseph Hogarth Carr
影片简介: 这部纪录片是讲述的是如何用芦苇这种简单而又常见的材料来制作芦苇画这样的艺术品。通过这个纪录片,观众可以详细地了解芦苇画这样一种艺术品是如何一步一步完成的。不仅如此,观众还可以从芦苇画中领略到中华文化的传承。整部影片以平静的方式结束,留给观众无尽的深思:如何在艺术与自然中找到平衡,是人类永恒的话题。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鞋子载着人们,踏往山高水远的人生。一双鞋,是鞋匠的心血,也体现了他的人生哲学。
《手作之旅》
2019北京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5h54GovR1xDOGJKOWSxJWA
承拍单位:北京师范大学
导演:Elisavet Kynigopoulou(美国)
制片人:张斯然
指导教师:Geoffrey Wilson Poister
影片简介:影片展示了内联升第五代传承人任晨阳先生制作传统北京布鞋的工艺。它捕捉了鞋匠对手工制品的早期记忆、灵感和欣赏。电影反映了他的哲学,把鞋子作为一种旅行的交通工具;手工制作为鞋增加了一种意义,帮助它们超越机器制造的毫无生气的元素。
如果一个片子不发一言,你能看到什么?Nadan的影片告诉我们:尽管石头的碎屑沾满了匠人的手,但他的心中却不着一尘。
《玛尼石》
2019 青海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_ZqeucHBlLwbVEu_uC5OTA
承拍单位:青海师范大学
导演:Nadan Pines(以色列)
制片人:秋云荣卓 朱玥源
指导教师:Dov Boris Steuer(以色列)
影片简介:藏族人相信一切都有轮回因果,唯有石头永生不变。而“玛尼”在藏传佛教中代表六字真言,镌刻在石头上的经文,能庇佑祈福者永生永世。堆石成城的嘉纳嘛尼石经城,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玛尼石堆。
影片主人公(阿更)更求求增是一位传统的藏族玛尼石雕刻师,至今刻制已有上万块供奉于嘉那嘛呢石经城,记录这个不断重复的,从未间断的过程,为我们打开了一个窗口,去反思生命、死亡和轮回。
一个有着两千余年历史的工艺,却有着一个年轻的、蓬勃热烈的名字:夏布。在当下,夏布承载着当地人对于生活的朴实热爱,散发出了新的生机。
《夏布新生》
2022 重庆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nDvA4A0eW3OQIoWvORQ15g
承拍单位:西南大学
导演:RARIVOSON MIORA(马达加斯加)
制片人:陈怡
指导教师:Odet Abadia
影片简介:中国夏布,又称“中国草”,始于汉代,已在荣昌扎根两千余年。传统夏布制造工艺复杂耗时,它的一经一纬都需要经过双手才能筑成,每一道工序都需要耐心与好脾气。可如今,信息时代的工业化生产为夏布的传承与带来了新的挑战。荣昌夏布年轻的非遗传承人马琳沁、夏布会馆的跨国夫妇唐艺与陈吉锋,正在努力为夏布的涅槃与重生,用自己的方式,贡献着力量。